廖静文 官方网站

http://liaojingwen.zxart.cn/

廖静文

廖静文

粉丝:74301

作品总数:17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廖静文 (1923.4—) 女,湖南浏阳人。先后入金陵女大及北京大学。与徐悲鸿结婚后,长期协助其工作。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,立即将其遗作一千二百幅及徐悲鸿收藏的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和近代著名书画一千余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洛阳书画家沈杰松追忆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往事


 

2003年,廖静文(右)为沈杰松指点书画(图片由沈杰松提供)

 

16日19时8分,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在北京逝世,享年92岁。提起这位温婉、慈祥的老人,我市著名书画家沈杰松倍感亲切,更为她的离世而痛心。“廖先生十分关心中国书画艺术事业的发展,是她的鼓励支持我一路追梦。”回忆起与廖静文女士的交往经历,沈杰松肃然起敬。


1.画前驻足,莫大鼓励


沈杰松自幼受祖父熏陶,7岁开始学习中国画,尤其喜爱临摹山水。18岁,来到洛阳当兵的他,与牡丹画结缘。就这样,画好山水画和牡丹画,成为他的梦想和艺术追求。


2002年,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,沈杰松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。


2003年,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“毛泽东诗词”全国书画大赛在北京举行,30岁的沈杰松参赛并获铜奖。在获奖作品展上,一位经常出现在电视、艺术报刊上的慈祥老人在他的作品前停住脚步。


“那是徐悲鸿夫人廖静文。看到她在打量我的画,我特别激动,一时竟忘记了上前说话。”沈杰松说,廖先生那次短暂的停留,对刚出校门的他是种莫大的鼓励,“我当时就决定去拜访她”。


2.冒昧拜访,晤谈甚洽


第二天,沈杰松携带几幅自已的国画作品,来到徐悲鸿纪念馆,敲响了秘书办公室的门。由于慕名前来,提前没有预约,沈杰松心中惴惴不安。


说明来意后,一位姓陈的秘书回绝了他的求见:“廖老年龄已高,又有颈椎病,现在很少接见人了,一会儿她还有别的安排。”


“我是从洛阳赶来的,昨天参加画展见到了廖先生,今天特地带了几幅作品过来,能不能请廖先生给看看?”在沈杰松的一再争取下,陈秘书答应拿着他的作品去“试试看”。


本以为希望渺茫,没想到几分钟后陈秘书面露喜色地说:“廖老看到你的作品非常高兴,说你画得不错,一会儿就下来见你。”


很快,廖静文从走廊另一头走来。80岁高龄的她虽然瘦削却依然皮肤白净、仪态优雅。沈杰松赶忙上前搀扶,老人边走边说:“很抱歉,让你久等了。”来到办公室后,沈杰松打开了一幅牡丹画,廖静文接过作品边看边说:“你的画我刚才看了,画得不错,牡丹用色很好,花富贵致,风采神韵,有独特造诣之奇。”在看到一幅山水画时,廖静文很专注地用手指着画上的近山说:“这近处的山可以多用一些焦墨,那样层次更清楚些。”


看完画后,廖静文对沈杰松说:“看到你的画时我还以为你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人,没想到你还很年轻。年轻人不要怕吃苦,多走出去,多写生,创作好的作品,将来国画事业就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了。”


3.屡受指点,受益匪浅


廖静文的耐心指教和肯定赞赏,让尚在起步阶段的沈杰松很受鼓舞。他坚定梦想,带着廖静文的教导,回到洛阳潜心国画创作,到大山深处写生,到贫困山区采风,全身心投入社会生活和自然怀抱。


这些年来,沈杰松只要去北京参加美术展览,都会去看望廖静文。“每次接见我,廖老都很认真地帮我点评书画,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,从线条、构图到用墨,她都毫无保留地娓娓道来,对我绘画技巧的提升有很大帮助。”沈杰松说,“廖老对于书画艺术非常重视,看到好的作品会爱不释手,珍惜每一幅作品,有一次见到她,我急忙从包里掏画,她连忙让我不要急,不要把画搞坏了。”


多次接触后,廖静文对沈杰松也有了很深的印象。2008年会面时,廖静文口头题词“杰出牡丹韵,松山墨兰香”赠予沈杰松,而这句以他名字藏头的诗,如今被悬挂在沈杰松画室最醒目的位置。


2012年,沈杰松去看望廖静文时,89岁高龄的老人身体大不如前。“她听不太清,戴着助听器,我时不时得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给她看。但就是这样,她思维依然敏捷,谈吐从容。”沈杰松说,廖静文习惯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,那种专注的样子让人不忍心打断……


“没想到,那竟是我们的最后一面。”沈杰松说,多年来廖静文经常提到,“艺术创作要用心,不要浮躁”“要将自己喜爱的山水、牡丹画出特色,画到极致,艺术才能升华”……而这些教诲,伴随了沈杰松书画道路最关键的十年。


“廖先生人到晚年,仍然不遗余力为书画事业的传承贡献力量,她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,我非常感激,可以说,是廖先生的鼓励支持我一路追梦。”沈杰松说,“廖先生的离去是书画界的一大损失,我今后力争创作出更多好的作品,以答谢廖先生的教导之恩。”